“职业物闹”围猎小区!群内“带节奏”,控制业委会

目前,一些所谓的“职业物闹”,
将拥有丰富公共收益和维修资金的小区,
看作可大捞好处的“香饽饽”。
他们往往隐藏身份,
在小区内制造对立,
使用威逼利诱业主为自己拉票等手段,
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更迭背后推波助澜,
进而悄然控制小区资源、
为自身牟取私利,
导致小区矛盾日益复杂激化





“职业物闹”乱象频频



在东部某小区,业主刘先生与小区内潜伏的“职业物闹”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博弈。
刘先生调查发现,他所在小区的“职业物闹”核心团队由2至3名成员组成,外围有20多人,其中1名核心成员竟然是二手房中介,“职业物闹”团队通过各种利益聚到一起。”
这些人有组织,有资金支持,有法律顾问。他们先用‘换物业、改善环境、涨房价、分收益’等话语煽动业主,再炒作业主对立话题,制造谣言。”刘先生说,“他们还上门威胁小区居民,让一些业主不敢反对他们。”
根据受访业主反映,这些“职业物闹”曾多次到社区街道闹事,不仅明目张胆对着业委会大门安装摄像头,还嚣张地砸了业委会办公室的门锁。社区仅出面接待一次,他们就伪造社区会议纪要,让小区其他业主误以为他们得到了政府支持。
记者调查发现,“职业物闹”常常借维权之名,制造小区内部矛盾,最终达到对物业项目“撬盘”的目的

他们的“专业”手法如下:

首先,以业主众多、存在维修需求和公共收益,以及是生人社会的小区为目标;

其次,利用小区内部话题,引导舆论,下定论断,制造纠纷,诋毁业委会和物业公司;

最后,控制新业委会,更换物业公司,再推出新项目,将合同委托给关联公司,逐渐耗尽小区的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。

江苏省社区发展研究会理事钱志远告诉记者,一些物业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,雇用“撬盘手”,通过组建职业团队、网络动员和谋利型上访等,引导业主破坏正常的小区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的流程,导致业主自治陷入困境


!

“职业物闹”为何有立足之地



部分物业公司偏重经济利益,轻视服务品质,为“职业物闹”提供滋生环境。业内专家直言,房产全部售出数年后,小区公共设施在使用中很容易出现各类问题,需加强维修服务。然而,由于物料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,一些物业公司在提供服务时,往往暗中削减成本,大打折扣,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不信任感。
同时,部分业主尚未养成“花钱买服务”的自觉意识,长期拖欠物业费,导致小区业主间产生纷争,物业公司也因此降低了服务水平,从而陷入恶性循环。这种情况下,小区很容易成为“职业物闹”的目标。
资本在物业领域无序扩张。“接点社区发展中心”负责人张涛认为,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,物业资源成为资本竞逐的焦点。在资本的推动下,“物闹”变得更为专业化、组织化。一些业主注意到,部分“职业物闹”通过获取股份分红,与某些物业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,合谋“撬盘”。
陌生人社会间充斥不信任。城市社区的整合和信任机制存在不足,约80%的人对小区事务漠不关心,很容易被引导,而“职业物闹”可轻易操纵一部分人,歪曲和夸大物业管理问题。


!

“职业物闹”可休矣



未来,大量小区将相继进入维修保养周期,有必要及早处理“职业物闹”问题。

采取坚决措施,提升基层治理能力。基层组织不能对“职业物闹”心生畏惧,一些“职业物闹”以威胁甚至打砸等方式恐吓业主,相关政府部门应坚决予以打击。同时,迅速整理近年来涉物业信访件和民事诉讼案件,找出争议焦点,进一步明确选聘物业、成立业委会等法律细则,深入推进社区治理。

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与指导。鉴于“职业物闹”常常以物业服务质量不佳为由,制造对立、加剧矛盾,基层物业管理部门应强化对物业公司的监管,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、弥补服务短板。在业委会更迭和重新选聘物业公司等关键时刻,有关部门应及时介入调解,防止“职业物闹”趁虚而入。

培育“熟人社区”,建立治理新机制。既要引导和支持业主党员积极参与业委会选举,也要鼓励具备政治素养、有一定威望,具有财务、法律、工程等专长的“社区能人”自荐参选,此外,还需在小区内多开展多样化活动,促进居民之间的了解与信任。




END



扫描二维码,申请物业管理师鉴定的相关资料:

版权说明:本微信公众号所载图文除原创外均来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敬请指出,以便我们及时公示、删除或妥善处理。

扫码免费用

源码支持二开

申请免费使用
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