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7月12日6时38分,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(北纬)39.78度,东经118.44度)发生5.1震源深度为10公里。震中距离古冶区7公里,距开平区19公里,距滦县23公里,距唐山市28公里。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,天津、河北承德各县震感明显。北京、廊坊、沧州、内蒙古赤峰、锡林郭勒盟、乌兰察布、河北附近、辽宁葫芦岛等地都有震感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地震发生以来,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迅速向公众提交了震级、范围等信息。这种效果是如何实现的?人民日报带您了解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信息化建设。
当你提到地震台网络中心时,你会怎么想?是无聊的数据表还是紧张?最近,《人民日报》记者访问了中国地震台网络中心,中国重要的防震减灾业务枢纽和地震监测预报预警。
在中国地震台网络中心副主任张瑞的领导下,记者刚刚来到地下三层的综合商务大厅。在看到周围巨大屏幕的内容之前,他听到了地震警报。计划介绍业务的值班长转身跑回值班室,很忙……刚刚完成24小时值班的张瑞告诉记者,该值班制度全年实施,以确保地震后第一次提交基本地震信息。台湾网络中心还承担快速地震后地震评估、现场联系协调、应急响应决策服务等工作。如此高网络中心近年来的信息建设密不可分。
不再竖烟囱 信息化有助于共享和共享地震资源
台湾网络中心主任王海涛表示,台湾网络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地震基础设施资源、地震数据资源、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的集中统一共享、地震业务应用的灵活再利用、地震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包容性服务。围绕收集、传输、处理、分析和服务的全过程业务链,初步建立了新一代的感知系统、信息资源、核心应用和智能服务体系,推动地震业务转型和跨越式发展。
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,地震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是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初步建立的,为地震业务应用提供了灵活、高效、方便、按需的信息平台。
目前,地震数据资源平台实现了国家和世界各地多个地震站数据的收集、存储和管理,为新一代地震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平台支持。
地震台网一体化监控平台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
这是一支拥有6名研究生学位的科研团队,也是国家地震监测的重要力量。王海涛介绍,台网中心率先规划设计国家测震台网和地球物理台网,负责国家台网的运行监控和运维管理,开发地震台网一体化监控平台,实时运行率超过98%。
青藏高原地域辽阔,人口稀少。长期以来,这里的地震监测密度一直很低。为了提高偏远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,青藏高原监测能力提高项目重点提高地震监测站的密度,填补地震监测空间,加强西部城市、重大项目、特殊事件等灾害监测能力,支持地震安全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。王海涛说,台湾网络中心率先组织 ** 局、青海局、新疆局在中国地震测量站网络规划的基础上,结合近年来多个项目的建设现状,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改进措施,建设了综合现场站,并将在青藏高原地区建设地震测量基准二级站。
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信息技术保障部主任姜立新介绍了情况。
不断提高自动速报的及时性、稳定性和准确性
如果某个地方发生地震,我相信很多关心的网民会关注中国地震网络中心的速度报告,有些地方可以及时预警,让公众做好预防工作。台湾网络中心信息技术安全部主任姜立新表示,速度报警是台湾网络中心信息化的应用前端,主要包括地震速度报告、地震预警、烈度报告、自动编目、地震应急产品生产等业务。目前,我们将实时接收全国和全球多个站点的共享数据,在2分钟和10分钟内实现影响全球地震的自动速度报告。自主研发的自动速度报告综合触发平台已启动,不断提高自动速度报告的及时性、稳定性和准确性。国内自动速度报告的平均位置偏差为20 km减少到目前的10 km,平均震级偏差0.2等级。国外地震速报能力不断提高,震级下限由原来的6.0级下降到5.0速报数量增长了两倍多。
国家预警示范中心已进入测试阶段,连接北京圈、南北地震带、福建、新疆基准站、基础站、一般站,实现10秒预警信息和30分钟烈度速度信息输出,系统测试运行后,将正式发布信息。
然而,所谓的预警并不是地震发生前的预测,而是指通过时差和地震波传来前远离地震的人。在信息化建设下,相信未来速报预警会有更多的发展。 姜立新说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青在接受《人民日报》采访时表示: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。通过促进信息化建设,中国地震台网络中心在地震速度报告、数据资源管理、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,在地震业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
申请免费使用